
资料图 宋溪 制图
一位男性患者时常觉得喘不上气,呼吸随时要停止,因此不敢在家睡觉,就住到医院门口的招待所,准备随时接受抢救。他说,只要看到急诊室的灯光和救护车,心里就能平静些,要是看不见,就觉得自己不行了。您觉得这是呼吸系统疾病吗?
一位女性患者,总觉得胃不舒服,在北京几家大医院看了一通,先后做了20次胃镜,检查资料厚厚一沓,都没发现问题,可就是觉得难受。这是消化系统疾病吗?
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这两位病人都患有“躯体化障碍”,属于精神心理疾病范畴。
在下午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举行的社会心理服务站建设工作会上,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主任龙斯钊用两个生动的案例介绍了社区心理服务需求现状。现场,本市首批取得资质的社区心理指导师培训师领取了证书。
龙斯钊介绍,《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去年发布,结果显示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16.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而心理健康的人为10.3%。
今年,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建设工作是本市2019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此前,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机构数量少、专业人员少,业务以培训类居多且开展具体个体或团体心理服务工作能力不足,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整体供需不平衡、地域不平衡。一方面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亟需社会心理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心理服务供给不足,远郊区更是供给不足。
全面建设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将为辖区内各种组织、各类人群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服务。同时,社会心理服务站也是社会心态监测预警站,调节社会情绪,缓解社会压力,理顺社会关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
目前,本市已印发全市街道社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建设的工作方案,制定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建设相关规范。还将整合驻京科研院校、医疗系统及心理服务组织专家智力资源,组建市级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人才库。
据介绍,今年的年度任务目标是每个区至少选择建设“一个中心,两个站点”,站点不低于20平米、中心不低于60平米。截至目前,16区站点建设数量和面积均已达标,共计17个中心、36个站点。目前,丰台、石景山、延庆等区已经开始准备社区心理服务网建设。西城、海淀、丰台、门头沟、昌平、房山、延庆等区已经开展了社区心理大讲堂、社工团队能力提升、亲子能力提升、老年群体团体心理活动等心理服务活动。
按照计划,10月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将组成督查组、专家团队,深入16个区开展督查和验收评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