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国医堂集团

华商国医堂集团华商国医堂集团

当前位置:华商国医堂 > 新闻动态

热线电话

16218265888

北京信用学会2023年年会暨(第二届) 信用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华商国医堂浏览量:630次

      2023年12月2—3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成功举办北京信用学会2023年年会暨(第二届)信用学术论坛。


      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信用学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和北京信用学会承办。
      在12月2日的主论坛部分,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大广、国家开发银行原总稽核师兼信用管理局局长/11.22全国诚信日首倡者史善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民进湖南省原主委/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湘潭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谢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原党委书记姚广海、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第一个倡议者/中国投资协会(香港分会)主席黄闻云、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信用管理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信用协会名誉会长林钧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用监管司副司长周卫军、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淼、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信用和质量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戈双剑、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信用事业部总经理李伟、商务部市场建设司信用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郑文渊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信用学会会长石新中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大广代表首都师范大学致辞,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视频形式)、周卫军副司长、王淼副主任、李伟总经理、郑文渊副处长等先后致辞。
      华商国医堂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来东应邀出席会议,就中医药行业信用建设作了讲话


      他讲到:“华商国医堂集团在2023年9月19日为响应商务部、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共同举办的“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举办了共筑信用月,助力信用日——大健康行业千城万企信用建设工作启动大会。大健康行业作为关乎人民健康和幸福的重要领域,更应当走在信用的最前沿。“行业发展,人才先行”,培养高质量的信用人才储备才可以为行业信用建设的长期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强化行业自律,宣传诚信文化,褒奖信用企业,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和自律能力,推动行业内部的良性竞争和创新发展,共同建立起一个公开、透明、有效的信用体系”。

      史善新、谢勇、姚广海、黄闻云、林钧跃、章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王淑芹(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教授)、黄伟(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创院院长/讲席教授)、韩家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田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阮德信、周荣华(江苏省信用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江苏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原主任)、姜锡东(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宋史研究论丛》主编)、张维春(MOX澳交所执行委员会主席兼总裁)、窦尔翔(北京信用学会监事长、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刘瑛(北京信用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品牌与社会信用研究中心主任)、刘光华(北京信用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研究员,兰州大学法院院教授)、刘新海(北京信用学会副会长)、马忠法(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斐民(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等国内信用研究的代表性学者先后围绕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言。(各位领导的致辞和专家的发言稍后将专门报道)


      在12月3日分论坛的研讨期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质量分院社会信用室主任、研究员周莉,北京信用学会副会长刘新海,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信用委员会主任刘栋栋,深圳信用促进会秘书长、深圳市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鲜涛,中圣至训(北京)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白雪等专家应邀发言。他们分别从健全信用标准化体系、信用监管标准体系、征信标准化、企业诚信标准融合、跨境信用标准化、信用服务机构与信用标准化等角度进行了专业解读。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信用领域首席经济分析师、高级编辑胡俊超应邀到会,对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信用、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立项的团体标准《政务诚信评价规范》立项情况进行了通报。

      在自由交流阶段,内蒙古自治区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魏晓明,天津市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天津市信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盟,北京信用协会副会长安明,中宏网政务园区部主任邢树亮,北京市价格协会秘书长王涛等与会代表在自由发言阶段就信用标准化区域发展、标委会建设、标准化试点、团体标准、标准与媒体等话题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会议围绕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信用学一级学科的理论构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相关领域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与会专家对于信用学成为交叉学科中新的一级学科形成了共识,各分论坛的专家围绕相关问题的深入研讨对在相关领域运用信用机制解决困扰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诸多难题找到了新的思路。本次会议大大推动了我国信用学术理论的创新,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